谢沐风:致力于为行业正本清源 拨云见日|写意人物
微信ID:tongxieyi
『 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 』
通过12年前在日本国家药检所进修,深刻认识到体外溶出度试验对于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研发与品质评价的重要性。该试验不仅具有为建立体内外相关性而设立的宗旨,且还已成为证明药物体内释放特性的一种简单、廉价而不失严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该实验技术可在与固体制剂品质相关的所有环节上均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评价固体制剂内在品质的灵魂”。
为了让国内同仁认识到体外溶出度试验的重要性,2009年伊始在丁香园网站开办了“溶出技术”专栏,意欲通过该专栏明确医药行业作为高科技行业的核心所在,同时指出我国制药产业的差距和症结所在。
2013年12月,在看到国内药物研发界与药物品质评价界对杂质研究与控制已呈现“剑走偏锋,误入歧途”之状态,甚至达到“上天入地、走火入魔”之窘境,我深感痛心与惋惜。于是,又在丁香园分析技术版开办了“如何理性翻越仿制药研发的第二座大山——杂质研究”专栏,其上登载了我撰写的10多万字的《如何科学理性地开展仿制药杂质控制策略与质量标准制订法》的文章,互动方式与“溶出技术”专栏相同。
之所以较为“高调”,盖因作为一名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作为一名曾在日本地铁里为祖国制药行业贫弱懵懂之状态痛心疾首致泪流满面的体制内人士,实在是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境地,只想为行业发展正本清源、拨云见日。
两个专栏创办至今受到收到业界广泛关注。
仿制药是我国制药行业发展与立足的根本。只有做出优质的仿制药,才能夯实本行业的基础——工业药剂学,这之后的创新药研制便可水到渠成,否则就只能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令人遗憾的是,多年过去,我国制药业依然是“原料药的巨人和制剂的矮子”,部分已上市的仿制制剂质量与原研制剂仍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原研药专利期过后多年,仿制药依然无法撼动其地位,只能夹缝里求生存。
更令人遗憾的是,多年过去,真正能走出国门,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国内仿制药依旧是凤毛麟角。而反观印度与以色列,其仿制药已占领了全世界中低端市场,大有赶超欧美之态势。这充分反映出,我国目前从国家层面到民间层面,都未能充分意识到制剂的重要性。多年来一味地强调原料药(其实原料药不是药,而是化工品,所以用DMF文件来管理。)导致合成所受重视的程度远大于其他专业,这就使得杂质研究被无限提高与过度追求,最终偏离了药物经济学轨道,陷入了“自我陶醉”中。殊不知,制剂的工业药剂学才是本行业作为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所在,溶出度试验技术正是撬动制剂品质提升的那根杠杆。
此外,导致我国目前片面强调杂质,仍未能给予溶出度试验充分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与国外公开文献施放的“烟雾弹”有关。具体如下:
溶出度试验在ICH国家的公开资料(药典、进口质量标准、专利、专业文章等)中往往简略,甚至有所隐瞒,很多试验参数不具区分力,以此研制出来的仿制制剂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只能是“安全/无效或安全/不怎么有效”,至于日常检验更是没有不合格的;
杂质研究其实把握好“度”即可,完全无必要研究得那样深入与完美。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基本上与杂质无关,人体也完全可承受一定量的杂质。但公开资料中却罗列出大量对杂质极为苛刻的限度要求,目的就是把发展中国家引入歧途,进行大量毫无必要的研究,且只要研究就需购买发达国家制造生产的高尖端分析仪器,让他们移花接木地发大财。同时,原料药几乎均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制造污染和雾霾等污染;
数年前兴起,现今极为时髦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研究”更是一枚重量级烟雾弹。只要开始研究,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境地,耗费大量资源与精力,无暇顾及主成分于各种人群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上;
总之,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仿制药的研究应一切从原研制剂出发,深度剖析其关键属性,而绝非对既有文献的全盘肯定和照搬照抄。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唯有如此,才能制造出国产优良的仿制制剂,并最终在临床上替代原研药,而非“山寨”原研药。
最终,使广大民众尽快吃上价廉物美、有效安全的仿制药是吾等制药人共同的努力目标。愿与众人共勉,携手并进!
谢沐风简介
谢沐风现任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副主任药师,从事化学药品的新药复核、药典起草、现场考核和质量标准制订等工作。曾发表多篇溶出度和有关物质研究的文章,引起业内瞩目。此外,还曾担任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处、CFDA市场监督办公室、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等机构顾问等。
同写意第40期论坛,谢沐风的演讲PPT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
同写意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